圖說 : 套在手腕的紙環顯現的飛航資訊,讓遊客一覽無遺。
(記陳河忠/台南報導)台灣自1980年開放國際觀光後,國人出國的人數逐年增多,尤其自1987年大陸開放台灣「老芋仔」探親,引發當年跟隨先總統蔣介石來台一直沒有回到大陸老家的「外省人」紛紛回家探望離別40年的親人,更帶動國人出國風氣,當時更多的「台胞」都搶搭「探親列車」到大陸一窺究竟,因而蔚成大陸旅行潮,使台灣的國外旅遊熱達到最高潮。
無論是團體出國旅遊,到大陸及外國設廠投資,或是到國外自由行方式的旅遊,都必須購買機票才能上路搭機出國。經常跑出國的老鳥,到機場都能駕輕就熟的在機場將機票換成「登機牌」,然而機票也隨著電腦化而變換設計,早期簿本式的機票早已經被淘汰,逐漸的以「電腦票」取代。
當旅遊者向航空公司或代售的各旅行社購買機票後,旅行社的售票人員都會向初次旅遊及不常出國的旅客說明「電腦機票」的識別與機場換取登機牌的方法,使遊客不致成為「老土」。尤其在航空業競爭激烈的時代,各航空公司的機場服務櫃檯都會充滿笑容的服務旅客,爭取顧客良好的印象。
一種最新使用的「電腦」新機票(登機票),目前在英、美先進國家已經開始使用,國人以後出國時,請記住要懂得如何使用,旅行業者將這種新型機票使用方式,特別轉發大家參考,出國時就不會背上「土包子」之名了。
這種最新潮的「登機牌」,和通常的機牌一樣,上面有旅客的姓名以及航班、座位、登機時間、起飛地(國)、抵達地(國)等資料,和一般登機牌最大的不同,是登機牌(機票)的右邊有一條硬紙板,上面有兩個「磁鐵扣」,只要取下紙板將兩個磁鐵扣接合在一起,就變成電池,立即顯示出時間及飛航資訊,這是和一般登機牌(機票)最大不同之處,對必須瞭解飛航資訊的旅客卻有莫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