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去年十二月到任的文化部政務次長蔡炳坤28日(四)上午利用業務之便,視察文化部位於台南的所屬機構,並聽取國立臺灣文學館陳益源館長的業務簡報,及參觀修復室與正展出的澎湖文學特展,隨後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李麗芳主任帶領下,了解水下文物及重要文物修復情形,隨後到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關心館務,肯定與勉勵同仁持續打拼。
蔡炳坤次長視察參訪過程中巧遇了過去在台中的粉絲隨行參訪,在聽取台文館簡報之後,也與館員進行座談,蔡次長表達公務機關容易流於僵化,形成一種根據預算推動業務的模式,在行禮如儀久了之後,便會失去創意,蔡次長看到臺文館不僅聯合台南三大博物館進行賣店行銷,並對於與台灣各地的25座文學性質館舍和作家故居串聯合作,感到耳目一新。此外,台文館利用有百年歷史的古蹟建築台南州廳作為博物館使用,也十分肯定。業務觸角也擴及位於台北的齊東詩舍,藉由充滿活力的活動,經營得有聲有色;並期望持續推動中書外譯,勿忘台文館成立的初衷──成為作家和文學人的家。
隨後蔡次長前往典藏庫房及修復室參觀,他認為台文館已成為作家文物典藏的首選,而此刻館方正好將楊逵的〈送報伕〉原於報紙發表並親手製作之剪貼本進行複製,這是傳世唯一的〈送報伕〉發表之剪貼原稿,複製品將贈與楊逵紀念館及台中文學館,修復中的文物尚有作家三毛項鍊,王信再見蘭嶼底片文物(含郎靜山影像)等等。目前台文館擁有許多精密的複製設備及修復儀器,開館12餘年已掃描13,355件文物,共計183,596個數位檔案,另外蔡次長也參觀了保存作家手稿文物的典藏庫房,台文館營運甫12餘年,已接受500多位捐贈者共計15萬餘件文學文物,其數量在國內博物館界頗為豐富。
由於台文館與文資中心共用同一棟建築,蔡次長在參觀文資中心庫房及實驗室之後,也十分肯定文資中心長期以來對文化資產的用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