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由楊逵文教協會主辦、國立臺灣文學館合辦、楊逵文學紀念館、蔚藍文化出版社協辦的「用鐵鍬在大地上寫詩──《永不放棄》暨《綠島家書》復刻發表會」,2016年9月24日(六)上午10時,在國立臺灣文學館二樓第一會議室舉行。寫下楊逵第一本傳記《楊逵畫像》的林瑞明教授,以及《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作者楊翠、楊逵之子楊建等家屬均應邀出席。此外,楊逵文學紀念館志工將演出「綠島家書讀劇」,精彩可期。
國立臺灣文學館廖振富館長表示,今年為楊逵冥誕110歲,1906年10月出生於臺南新化的楊逵,一生以耕種等勞動工作,實踐人道關懷的社會主義思想。臺文館於開館之初,即獲得楊逵家屬的支持,陸續典藏楊逵作品,包括手稿、照片、報刊雜誌等,而後本館建置「楊逵文物數位博物館」http://dig.nmtl.gov.tw/yang/index.php,提供民眾了解、閱讀楊逵的作品。
林瑞明教授於1978年發表《楊逵畫像》,是第一本書寫關於楊逵的傳記,時隔38年,2016年孫女楊翠完成了《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透過從小與楊逵生活的記憶,讓讀者看見他不凡的氣度,與生活的勇氣。楊翠的筆,寫楊逵的一生,也寫自己所感受、體會關於20世紀父祖輩的那個時代,臺灣走向世界,知識份子在殖民地上謀求出路所付出的心血,在進入21世紀的現在,轉化成另一種力量,書寫的勇氣是其中一個展現,寫的不只是楊逵,還有作者自己。
同一天發表的《綠島家書》,最早於1987年由晨星出版社所出版,相隔近30年後,加入〈和平宣言〉首度以完整內容復刻出版。1949年楊逵因發表〈和平宣言〉,以六百多字換來十二年的牢獄之災,在獄中以簡陋筆記本寫下對家人關愛的家書,這不只是對個人遭遇、政治迫害的控訴,也不只是給家人的話語,更是見證人在苦難的環境裡,依然可以擁有陽光般的溫暖力量,散發出人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