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磊翁」的一代碑學宗師謝宗安,精研篆隸及六朝碑體,書風以雄強豪邁見長,一生揮毫不輟、為傳承文化不遺餘力,樹立一代宗師的典範!
為讓民眾欣賞到這位書法巨擘磅礡雄勁的書藝之美,由台灣創價學會策展的「文化尋根.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系列展覽,6月27日起,於該會「台中藝文中心」盛大展出「樸厚.沉雄 謝宗安書法藝術展」。
為慶祝畫展的開幕,主辦單位將於6月30日下午2時30分,在展場舉行盛大揭幕儀式,歡迎媒體先進蒞臨採訪。謝宗安(1907~1997),出生於安徽省東至縣的書香門第,青少時跟隨姚永樸、陳朝爵等名師治學,熟讀經史、習作詩文,並從王炳章學習書法,扎下深厚的基礎。來台後與馬紹文、高拜石、陳其銓等諸賢,組成「八儔書會」,致力推廣書法藝術,對當時書法風氣的提升,起了領航的作用。
以91歲高齡辭世的謝宗安,畢生不斷突破自我,展現創新格局的學習精神,廣受書壇傳頌。60歲前後,歷經數十載苦思與琢磨,最後以擷取〈石鼓文〉的線條,〈石門頌〉的放縱,與〈石門銘〉的錯落,突破了被評為:「主文尚稱穩健,款字似不協調」的困境,更開創出書壇上風格獨具的行草書體。為了紀念這一段寒徹骨的艱辛歷程,自號為「三石道人」,也稱「磊翁」。
老而彌堅的謝宗安,80歲左右時,博取魏楷的筆勢,融合漢隸的結構,兼以二爨(《爨寶子碑》《爨龍顏碑》)的雄奇,自創「漢魏合體書」,亦稱「分隸合體書」,不僅獨樹個人風格,更是書法史上的突破性創作。 87歲高齡,獲安徽省安慶市邀請,以杜甫的<秋興八律>為題材,於天柱山風景區作書,主文共計456字的分隸合體書,規模之大,被視為當代書壇不朽的巨作。
謝宗安也是致力書法傳承的教育家,1973年成立「橄欖齋書會」,並於公職退休後,潛心教授書法,「橄欖齋書會」更發展為「中華書道學會」,弟子多達三千人,培育無數書法人才,推動各項海外交流、學術研討,其弟子亦籌組台灣諸多書法組織,堪稱台灣「師門型」書法社團貢獻良多的一代宗師。
最令人感動的是,謝宗安的弟子們為緬懷師恩,在其每年9月的冥誕,及2月逝世的忌日前後,每年固定二次,都會相約前往墓園掃墓,追憶恩師,十餘年來如一日,令人動容的師生綿密繫絆,於現今社會人際關係日益疏離之際,更顯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