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台灣糖尿病人口超過140萬人,其中許多糖尿病患者認為注射胰島素會傷害腎臟,恐懼有洗腎危機而拒絕治療,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蔡松昇醫師提醒,這是錯誤的觀念。蔡松昇強調,注射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血糖控制好之後反而才能遠離這些糖尿病長期併發症,比如洗腎、截肢等等,且目前醫學科技進步,患者欲控制空腹和飯後血糖,除了重複性裝填注射筆,也已有拋棄式注射筆供患者選擇,可大幅提升方便性及服藥順從性。
蔡松昇說明,胰島素是一種賀爾蒙,由胰臟胰島細胞分泌,幫助食物中的糖份能夠順利進入身體細胞透過新陳代謝作用而提供能量,然而當我們身體不再分泌胰島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島素不能夠被我們身體所有效利用時,就會出現糖尿病;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注射胰島素是一種合理的賀爾蒙補充治療,最重要的主要目標,則是控制空腹和飯後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值的範圍內。
蔡松昇指出,嚴格地控制空腹和飯後血糖值,才能遠離糖尿病併發症風險,無奈以往民眾對胰島素治療的認識不足,在年紀愈大、及病情嚴重者,愈容易因為以訛傳訛誤解而抗拒注射胰島素,導致病情惡化,血糖無法有效控制,引發末梢神經受損或腎功能喪失等併發症,蔡醫師強調,糖尿病患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時機有一定的準則,呼籲患者應遵循糖尿病醫師建議,如需以注射胰島素治療,勿拖延黃金治療時機。
由於過去常見病患使用的可重複裝填注射筆、或者更傳統的空針,需補充更換胰島素,對於年紀大或眼睛不好的患者較不方便,經常容易忘記或疏忽用藥,且傳統的胰島素還必須在用餐前30~45分鐘注射,而且作用時間長,低血糖發生率較高。蔡松昇表示,目前已有拋棄式注射筆可選擇,可讓患者於餐前立即投予,方便性高,此外,亦顧慮到患者使用心理,避免旁人異樣眼光,拋棄式注射筆一旦用完即可丟棄,注射筆針頭也較細短,不會造成太大痛楚,可望降低患者排斥心理。
蔡松昇表示,有些民眾常誤以為,需要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病情已相當嚴重,但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專家建議,說明糖尿病患於初期即可選擇注射胰島素,如此能把空腹和飯後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蔡醫師也呼籲患者,控制糖尿病應秉持信心、觀念正確並積極配合醫囑,同步搭配飲食、運動互相配合,如此才能讓血糖獲得更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