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 繼「仙洲‧戰地‧曙光—金馬文學特展」後,台文館另一個以離島文學為主題的「再現天人菊──澎湖文學特展」22日(三)開幕,澎湖文人吳爾聰後代吳泰平、吳人和先生、陳錫如後代林重隆先生、作家渡也、澎湖縣政府文化局王國裕副局長、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楊石明專員、二崁聚落保存協進會陳榮一理事長等澎湖各界人士與翁誌聰館長親臨開幕典禮共同揭幕。
館長翁誌聰表示,漢人對澎湖的接觸遠早於臺灣本島,從歷史研究,可說是漢人行旅臺灣的起點,漢文化輸入也是先經過澎湖,再前往臺灣。作為中國到臺灣的必經之地,澎湖在歷史、交通、文化傳播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澎湖文化局王副局長感謝台文館為澎湖文學作了初步的整理,期盼此特展將來能回到澎湖展出。詩人渡也因祖父母均為澎湖人,也創作了不少澎湖詩作,因此應邀致詞,他指出金門及澎湖的文學有別於其他縣市的文學作品,有其特殊性,例如作品中大量書寫了藍天、海風、沙灘、海產、咾咕石、玄武岩等等,都屬於澎湖特色,此展覽中也展出了現代作家關於澎湖的書寫。
本展以「再現天人菊」為主題,除突顯「菊島」這一別名外,作為澎湖的縣花,「天人菊」展現出堅毅不拔、強韌的生命力,恰與澎湖人民、生活甚至文學相互輝映。澎湖文學發展正如天人菊一般,在惡劣的環境下仍不屈不撓與生生不息,因此藉由展示設計,讓民眾彷彿來到澎湖的人文地景中,例如石滬的設計與當地舊聚落的建築風貌都進行了局部呈現,此外還透過互動多媒體設計,讓民眾點選閱澎湖「古八景」、「新八景」、新十景』相關的古典詩書寫。
「常民生活的書寫」展區中,澎湖人靠山與面海的不同生活與文學。在「海島教育的札根與傳播」下,文石書院與西瀛吟社在澎湖具有傳承教化作用,展場也擺放了椅子,讓民眾感受當時「書院」的學習氛圍,除此之外,現代文學也藉由澎湖人迭在文學獎得獎而開始大放異彩。「海島的歌聲」主要呈現澎湖在地褒歌、傳說與俗諺的民間文學特色,展場精選出最具澎湖在地特色的褒歌10首,除在現場播出外,同時也作為展場的背景音樂,許多民眾在聆賞之後感覺十分有趣。 傳說部分撇除繁瑣的文字,改以漫畫的方式演示,淺顯易懂。諺語則委請洪敏聰先生協助,以道地澎湖腔調呈現。而「再見天人菊」展區則是透過澎湖在地作家的多元書寫、外地作家的澎湖書寫,引領觀者從更為宏觀的視角閱讀澎湖文學的豐厚多元。
這次的展覽除了以裝置導引出澎湖人生活情境外,在文學作品及展件的挑選上,約可大分為古典文學、民間文學及現代文學三大類別,並各成一區,展出約近140件文物。
古典文學部分主要以文石書院及西瀛吟社相關成員為主,除開澎進士蔡廷蘭文物外,澎湖縣文化局借展吳爾聰及陳錫如兩位早期文人的手稿及藏品,其中陳錫如共計13頁手稿,應為目前僅見。吳爾聰後代慷慨借出超過120年的赴考考籃及手稿、器物以供展出,反映古代文人生活。此外,陳錫如門下「三蔡」女詩人中,除蔡旨禪外,蔡雲錦手寫對聯,也是目前唯一僅見手跡。作為百年詩社的西瀛吟社,其眾多文物也在此次一次披露。
現代文學部分展出在地作家呂則之、陳淑瑤、歐銀釧等作家部分手稿,呈現澎湖在現代文學的蓬勃發展。
作為第二個離島文學特展,館方希望除了忠實呈現當地特有的風俗文化、文學發展之外,也期盼藉由本展能讓更多人從觀光以外的角度認識澎湖,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觀,展覽至明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