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由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所設立的奇美藝術獎,今年邁入第27屆,(7月29日)假奇美博物館奇美廳舉辦頒獎典禮,這也是博物館新館開幕後首度舉辦該典禮,包括台南市長賴清德、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奇美博物館館長廖錦祥、以及兩位前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黃才郎、林正儀等,都親自出席盛會。主辦單位奇美文化基金會也首次在新館舉辦本屆得獎者成果發表會,於頒獎典禮後登場,美術類作品於博物館大廳展出,由得獎者介紹創作理念,並持續展至8月2日,音樂類得主則於提琴展廳發表小型音樂會。透過奇美藝術獎的人才培育,與奇美博物館的美學教育推廣,企盼創造兩者加乘的效應,帶起文化永續傳承的無限能量。
創設於1989年的奇美藝術獎,致力推廣具象美術、音樂及學術研究之創作發表,截至去年共獎助了272名優秀人才,獎助對象多為極具潛質的青年學子,幫助這些後起之秀在開拓藝術之路的過程,可以盡情發揮,免於經濟壓力之苦,進而有機會在藝術舞台上發光發熱。今年於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奪下最高榮譽「銀牌獎(首獎從缺)的曾宇謙,就曾拿下第18屆與第23屆奇美藝術獎特別獎,從11歲的潛力學子到如今獲得世界頂尖的榮耀,一路的成長與精進,正是奇美藝術獎培育人才的最佳典範。
第27屆奇美藝術獎共有10位獲獎者,包括具象美術創作類的吳嘉綺、廖文彬、林辰勳、林建廷;音樂類的方壯壯、梁辰、洪妙瑜、萬依慈、徐鈺甄、紀蘋芝,學術研究類從缺。其中,本屆最年輕的得獎者為主修大提琴的梁辰,年僅16歲的他目前就讀高雄中學音樂班,他打敗眾多國外就學的申請者,成為少數就讀台灣音樂科系即獲獎的得主,梁辰今年也考上美國洛杉磯The Colburn Music Academy,將於秋季入學。
此外,二度得獎的有廖文彬、萬依慈。廖文彬上回(第23屆)以雕塑作品勝出,這次改以西畫獲獎,顯見其無論雕塑或繪畫都有深厚功力,廖文彬因家裡從事水泥工作的背景,使其創作題材多以勞動階層為關注軸心,他期盼能將台灣的本土精神與代表台灣的語彙,帶向國際。
另一位二度獲獎的萬依慈,精通豎琴之外,也熟稔鋼琴與二胡,融合中西音樂的她,曾在2010年以最小年齡(16歲)贏得荷蘭國際豎琴大賽第一名,後來又拿下第24屆奇美藝術獎的資助,因而得以參加日本國際豎琴大賽,並奪下第二名的佳績,目前就讀耶魯大學音樂研究所的她,希望再次藉由本獎的幫助,讓自己無後顧之憂地,走向一條整合音樂、哲學、藝術和舞台的創新之路。
其他得獎者亦有出色表現,西畫組的吳嘉綺以現今少見的創新古典畫法,表現穩健成熟的技巧;雕塑組的林辰勳,對人體的雕塑解剖非常準確,具發展潛力;同樣以雕塑作品入選的林建廷,風格介於寫實與浪漫之間,寫實功力穩定,肌理表現突出;鋼琴組的方壯壯則被評為技巧成熟,有個性思考的演奏,極具吸引力;演奏小提琴的洪妙瑜,具備優異的樂句處理能力及適切風格掌握;擅長長笛的徐鈺甄,嚴謹的理論思維使演奏富知性,樂曲層次鮮明清晰;聲樂組的紀蘋芝,音色澄澈溫暖且華麗,收放自如又具張力與情感。
由於今年是奇美博物館開幕後的第一次頒獎盛會,主辦單位特邀歷屆得獎者回娘家,交流聯誼之外,更引領大家參訪全新的奇美博物館,而曾經獲獎的曾宇謙更化身為神祕嘉賓,於頒獎典禮上即興演奏,為盛會增添風采。此外,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奇美藝術獎,今日下午同步推出本屆得獎者成果發表會,凡入館參觀的民眾,都能一賭這些未來藝術新星的作品展演。美術類作品於博物館大廳展出,並由得獎者介紹創作理念,作品將持續展至8月2日。音樂類得主於提琴展廳發表小型音樂會,由第26屆得主湯發凱擔任曲目解說人。
奇美藝術獎多年來獎助人才之外,亦重視傳承與永續的意義,許創辦人曾對得獎者說:「這些獎助金就當作我先借給大家的,將來你們有能力回饋社會時,希望也能秉持這樣的精神,繼續幫助台灣下一代的文化發展。」奇美藝術獎的獎座,更是許創辦人臨摹自法國雕塑家路易.巴里亞斯(Louis Ernest BARRIAS, 1841-1905)的作品「名譽之寓言」(The Allegory of Fame),並命名為「榮耀天使」,其左手高舉桂冠加冕,右手持有號角,代表榮耀、光輝之意象,以此勉勵所有得獎者勇於爭取榮譽,使藝術永存;而這座「榮耀天使」經過放大,正佇立於奇美博物館建築的最頂端,象徵「守護博物館,榮耀世間美好幸福」之意。
目前奇美藝術獎分為三個獎助項目,分別是:具象美術創作類(西畫與雕塑)共4名,音樂類(鋼琴、弦樂、管樂和聲樂)共6名,每位得獎者可獲得為期一年、每個月3萬元的獎助金;學術研究類共5名,分為大專組、碩士組與博士組,分別可獲得4、8、12萬元獎助金。第28屆奇美藝術獎將於今年10月開放報名,詳情請上奇美博物館官網(www.chimeimuseum.org)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