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素描」是最能看透藝術家個性與創作意圖的作品,透過筆觸輕重與線條痕跡,便可遙想當年藝術家作畫的心境與思路!奇美博物館12月起推出全新「素描展區」,無論是「畢卡索」為秘戀女友一筆勾勒的《項鍊詩篇》、「米勒」描繪農民收工回家的《黃昏》之作,或是「慕夏」設計的雜誌月曆、為餅乾公司打造的海報等,皆引領民眾窺探大師繪筆下最深處的想法。
奇美博物館深受喜愛的「藝術廳」以油畫為展示主軸,全新開放的「素描展區」提供更多不同媒材的繪畫表現,該展區依西方繪畫中常見傳統媒材的使用筆法,分為「素描、粉彩、水彩、版畫」四大主題,總計55件作品。另有版畫的工具、顏料、基本類型與套色製作的展示,讓民眾完整認識版畫的創作過程。館方也特別挑選差異懸殊的作品,藉此呈現同一媒材的多元風格,例如同樣是素描作品,有隨筆勾勒的率性畫風,亦有濃淡分明、嚴謹立體的細緻描繪。
別於油畫作品較為民眾熟悉,一般素描、粉彩之作常被視為習作或草稿,且材質脆弱不易保存,展示照明度也較為昏暗,所以容易受到忽略,然而,素描對藝術家而言,不但是繪畫的基礎,更是最能清晰顯現藝術家獨特習慣的表現手法,成為深掘藝術家個性、想法的寶貴資料。民眾觀賞時,除了感受畫面的美感與特色,亦能從探索藝術家的技巧與創作意圖中獲得更多樂趣。
本展區擁有眾多名家之作,其中一幅西班牙知名畫家畢卡索於1951年所作的《項鍊詩篇》,背後還隱藏一段浪漫故事,這幅畫作是他替相差45歲的秘戀女友拉波特(Genevieve Laporte)所作的鉛筆素描,畫中女子的頸部有畢卡索的落款,猶如他將自己化身為項鍊掛在心愛女人身上,畫裡的詩句更訴說著對愛人的濃情蜜意。此外,巴比松畫派代表畫家米勒的《黃昏》炭筆素描,則是描寫日落時農民收工回家的景象,簡略且快速的線條生動刻劃出男子穿衣的動態和四周景物。博物館珍貴典藏《信息》油畫,在素描廳也展出同位畫家高奇以鉛筆繪製的原始草稿,民眾觀賞時能作一對照,味玩其中差異。英國18世紀最著名的浪漫主義風景畫家「泰納」的作品《河畔邊的牛群》,近期也將加入展出陣容,豐富該素描展區的可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