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於農曆年後陸續進行春耕,秧苗因福壽螺咬食常導致稻作嚴重危害,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建議應加強田間區阻隔來防止福壽螺藉由灌溉溝渠進出田區,並於田菁翻耕蓄水後或稻田插秧後一個月內水溫高過15℃時施以耐克螺可濕性粉劑或聚乙醛可濕性粉劑等藥劑防治福壽螺,並保持田區水流靜止及天晴時施藥來提高防治效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指出:本縣稻作區常在田菁翻耕後蓄水,但在蓄水之初田區即已佈滿福壽螺,其來源多為水稻種植過程引水灌溉進入田區,或部份為撲殺時未被殺死而殘留;少數農友亦會在蓄水期利用福壽螺除草。針對本縣特性,防治福壽螺時應注意加強田間區阻隔,以防福壽螺進出田區;一期作未插秧前常遇低溫(水溫低於15℃),此時福壽螺會遁入土壤中休眠,暫時無防治必要;建議可在田菁翻耕蓄水後進行施藥撲滅,或稻田插秧後一個月內如遇水溫高於15℃時立即施藥,同時阻絕來自灌溉溝渠的福壽螺。
福壽螺又稱金寶螺,是台灣水生作物的重要有害動物,此螺食性甚雜,喜歡咬食稻田、水田或溝渠內的幼嫩植株,如秧苗或插秧14天內的幼稻、菱角心芽、空心菜及茭白筍等。水稻在幼株期容易被整株咬食,造成嚴重缺株,或導致分蘗減少、生育緩慢與抽穗延遲等現象。
現行推薦防治福壽螺的化學藥劑有70%耐克螺可濕性粉劑及80%聚乙醛可濕性粉劑等。一分地使用耐克螺40公克或聚乙醛120公克即可發揮效果,但若田區內田水呈現流動現象或遇雨天則效果不顯著。除了用背負式噴霧器將稀釋液均勻噴施於田區外,亦可將藥劑與適量細砂混合後均勻撒布田區來達到防治效果;只要施用方法正確,在靜水狀態下其防除率皆可達90%以上。防檢局提醒農民購買藥劑時一定要認明並選用標示有防治福壽螺的藥劑,且依標示記載的使用方法施用,把握插秧前1-3天至稻田插秧後一個月的防治關鍵期來確保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