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琨璋/台南報導)迎接建國百年,令人歡騰的新時代,跨年之夜,身為佛教徒,噶居寺弟子不以狂歡來慶祝,而藉由儉樸清淨、嚴謹實修的千手觀音八關齋戒法會,來為國祈福。我們深信,當大悲咒如海潮音湧現,法雲甘露必然遍灑台灣,福佑蒼生!
建國百年前夕,噶瑪天津仁波切呼籲大家:生起慈悲心、感恩心,以實修
佛法的功德為國祈福。祈願諸佛慈悲眷顧,加持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成為佛法興盛的觀音淨土。人人善良、慈悲喜樂;國運昌隆,萬世太平!
藏傳佛教 千手觀音八關齋戒
佛教從印度向外弘揚,形成小乘南傳佛教、大乘漢傳佛教、金剛乘藏傳佛教三大系統。藏傳佛教含攝小乘的戒律、大乘的經典與菩提心、以及深奧的密續,是最圓滿完整的佛法傳承,堪稱成佛心要。
依修行傳承不同,藏密又分噶居(白教)、寧瑪(紅教)、薩迦(花教)、格魯(黃教)四大教派。因應不同根器的眾生,開設許多修行的方便法門,均可明心見性,殊途同歸。
◎藏傳佛教也有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是佛陀為在家居士所制定的出家方便法。「八關齋戒」受持時間,只有一日一夜,時間短,容易持守而不易犯戒。一旦受持八關齋戒,等同當一天的出家沙彌,必須持守以下戒律:(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坐臥高廣大床。 (七)不香華鬘嚴身,不觀聽歌舞伎樂。(八)過午不食。
而藏傳佛教更發展出「斷食齋戒」(紐涅),也就是融合「八關齋戒」以及「千手千眼觀音法門」的殊勝修持。因此,漢地顯教所持八關齋戒之戒相與藏傳佛教相同,但所修儀軌明顯不同。
「紐涅」是藏文譯音。「紐」的意思是斷食行齋戒,「涅」是安住持戒。所以「紐涅」就是「安住於斷食齋戒之境」。「紐涅」是清淨罪業、煩惱、障礙,最根本、直接而快速的法門之一。
受持觀音斷食齋戒,飲食必須全素。第一天過午不食,第二天則完全斷食斷水,比顯教嚴格許多!直到第三天清晨修圓滿法,上師才賜飲甘露,並進早餐;過程中依照法本儀軌念誦經文、觀想、禮拜。藉由修持「觀音斷食齋戒」,斷除貪慾,並深切體驗飢渴煎熬之苦,激發本具的大慈悲心。其功德能調伏惡念,捨離惡業,令心安住覺明體性之中,是保護行者、令其遠離八萬四千煩惱痛苦的殊勝妙法!
戒之深義,貴在保護行者的身語意不造惡業,應以清淨的菩提心為受持動機。一般人雖佈施行善,同時亦造惡而不自覺。藉由齋戒可以清淨我們思想上的染污、身語意所造的惡業,昇華人生境界。
◎八關齋戒的時代意義
一、實踐慈悲、尊重生命
提倡素食、節能減碳、保護地球,與「不殺生」緊密相關。被尊為千手觀音化身的達賴法王,提倡素食護生不餘遺力。在達賴法王所轄的南印度色拉寺,僧眾一律素食,如果外出葷食被發現,則重罰一千盧比,徹底改變一般人對西藏僧人肉食的觀感。修持「觀音齋戒」遵守不殺生戒律,嚴謹茹素,尤其彰顯尊重生命的人文關懷。
二、 反璞歸真、淡泊欲望:
停止歌舞享樂、放下香水化妝品、卸下虛偽的面具,真誠面對自己。在山林佛剎之中,透過齋戒的儉樸生活,深度反省──原來「想要」、「需要」、「必要」之間,竟然差距那麼多。追逐名利、沈淪欲望的無底洞,非但不能獲得真實的喜樂與擁有,反而在汲汲營營之間,喪失心靈的安詳與沈靜,被恐懼焦慮所束縛。節制慾望,沈澱世俗的紛擾,在淡泊簡約之中,才能聽見內心深處,自我「覺性」所要告訴我們的聲音。觀音斷食齋戒,儼然現代社會的心靈妙藥。
八關齋戒期間,持誦觀音菩薩的大悲咒。大悲咒不是為消災解厄而唸誦。咒語實是諸佛無上心髓,故稱真言,而非咒術之語。持誦大悲真言,能開啟慈悲心,與諸佛之心相應。真實思惟觀音菩薩的慈悲,一念清淨,能生無量功德。實踐慈悲,愛人甚己,功德無量。
※齋戒之功德
「優婆塞戒經」提及:「受持八關齋戒,除五逆罪,其他一切罪,悉皆消滅。」《十善戒經》載明受持八戒齋之功德:1不墮入地獄;2不墮餓鬼道;3不墮畜生道;4不墮阿修羅道;5常生人中,正見出家,得涅槃道;6往生天上,恆修梵行;7值佛出世,請轉法輪,得無上正等正覺。
觀音菩薩曾有悲願:「修持紐涅儀軌一次者,來世不墮下三道。七次者,一生成佛!」若以信心與虔誠,圓滿紐涅一遍的修持,即滅八萬劫來所積惡業,功德不可思議。
噶居寺電話:(06)573-2103 網址:http://www.lopon.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