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琨璋/台南報導) 近年來室內空氣品質越來越受到國人重視,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自99年8月起委託崑山科技大學使用簡易直讀式儀器檢測室內二氧化碳(CO2)濃度,截至100年1月底共進行42家公共場所室內空氣品質調查,其中包含第一類場所21家(醫療場所3家、安養中心1家、大專院校1家、高中職5家及幼稚園11家)及第二類場所21家(辦公大樓7家、量販店2家、電影院3家、營業場所6家、百貨公司2家及飯店1家)。
環保署於94年12月30日公告「室內空氣品質建議值」,主要係將建議值標準分成二類場所,第一類場所CO2建議值600ppm,本次檢測21家中有16家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76% (7家幼稚園、5家高中職、3家醫院、1家大專院校),超標原因初步研判為天氣濕冷場所並無開啟空調系統,且部分門窗緊閉,使室內空氣無法與外氣適當置換所致。第二類場所CO2建議值1000ppm,21家僅1家量販店不合格,主要係由於賣場內部分通風口未開啟,室內二氧化碳累積使濃度增加。
一般場所中央空調多使用冰水式之風管個機(FCU),中小型場所則使用個別空調系統(窗型冷氣、分離式冷氣及箱型式冷氣機)居多,為避免耗能而將門窗緊閉,或當天氣較寒冷時則關閉空調,因此二氧化碳累積於室內,長時間下來濃度普遍皆偏高,尤其以教育場所最常發生。二氧化碳濃度隨著室內人數增加而上升,多數學校或幼稚園教室空間小而學生人數多,當室內無適當通風換氣時,二氧化碳則超出環保署建議值。
臺南市環保局張皇珍局長呼籲,「動手開開窗」這一簡單的小動作就可改善室內空氣品質,使室內污染空氣與室外新鮮空氣可對流置換。目前環保局也正加強宣導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制度,期能透過本次調查使民眾更加重視室內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