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談早產兒白質腦部病變
【記者黃緒勳/台南報導】成大醫院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黃朝慶談早產兒白質腦部病變。
黃朝慶表示,“王小弟為早產兒,出生體重僅1000公克,懷孕週數28週,母親懷孕時無任何併發症或發燒感染,但卻早期破水提早3個月出生,在新生兒加護病房經歷了早產兒呼吸窘迫症、開放性肺動脈導管、呼吸暫停及細菌感染等疾病,終於在出生後2個半月體重達1800公克,全家歡喜辦理出院。
黃朝慶表示,但卻在出生後6個月回診追蹤及打預防注射時,被發現雙下肢張力及反射動作有增強現象,經轉診小兒神經科,進一步腦部檢查確定有早產兒白質腦病變,有腦性麻痺的可能,需長期追蹤及復健。此消息對家屬來講真是晴天霹靂,十分難以接受。”
黃朝慶表示,在新生兒期發生之腦部病變,所造成永久性輕重不一的發展後遺症,如腦性麻痺、弱智、癲癇或學習行為異常,其主因有二:(1)足月兒的缺氧窒息腦病變;(2)早產兒的大腦白質腦病變。
黃朝慶說,兩者腦部病變不同之處是:足月兒的缺氧窒息腦病變,大多會在出生時發現有缺氧,經急救後在出生數小時至1週內發生抽痙、肌肉張力低下、意識不清、呼吸困難,在新生兒期就面對日後神經後遺症可能的問題。
黃朝慶說,早產兒的大腦白質病變,出生時不一定有缺氧或急救,且在加護病房中除了各種器官不成熟臨床症狀外,少有腦神經症狀,但其後遺症之症狀卻是在醫院出院回家後數月發生,且症狀逐漸明顯,其表現為雙下肢肌肉張力逐漸增強,在6個月到1-2歲前後才被診斷有腦性麻痺。
黃朝慶說,對於早產兒白質腦部病變的醫療與照顧,包括:1.妥善的產前、周產期照護,以預防或降低危險因子 如產前的感染發炎;2.早期偵測高危險群白質病變的早產兒,出生前後給予可能神經保護藥物,來減少早產兒白質腦部病變的發生以及減輕日後腦性麻痺的嚴重度(目前的結果大多限於動物實驗,臨床使用非常少)。
3.良好的新生兒加護病房醫療照護、減少感染及缺氧的發生、控制血中二氧化碳的濃度;4.針對高危險群早產兒早期密切追蹤,一旦有發展遲緩情形,適時予以復健或早期療育。
黃朝慶說,由於台灣健保制度的保障及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進步,讓早產兒的存活率大大提高,相對地也增加不少有神經後遺症的早產兒,研發神經保護藥物來減少早產兒白質腦部病變的發生,以及早期診斷及定期追蹤有神經後遺症的早產兒,將是目前的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