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姿柔/嘉縣報導】曾於2005年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安全社區」認證的嘉義縣阿里山鄉,如今柔腸寸斷、受創嚴重,阿里山國際安全社區推動委員會於莫拉克風災後緊急召開會議,對於水災過後受創居民的心理衛生復健及未來將朝向生態環保議題著墨甚多,希望明年複審時可以繼續保持阿里山安全社區的美譽。同時,今年新港鄉也將積極爭取成為嘉義縣第二個國際安全社區。
嘉義縣衛生局表示,世界衛生組織1980年於瑞典正式成立「WHO社區安全推廣協進中心」,訂定包括團隊合作、永續計畫、傷害頻率原因、高危險群及高危險環境目標對應等等六大指標,採「認證」方式推動「安全社區」發展,截至2009年止,全世界被認證的社區有158個。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及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為突顯台灣在安全文化推動上的努力,爭取成為「國際安全社區網」的會員,自民國91年起輔導國內各社區努力打造安全社區。嘉義縣阿里山安全社區於2005年獲認證通過,今年嘉義縣將積極爭取新港成為嘉義縣第二個國際安全社區。台灣通過認證的包括2005年嘉義縣阿里山鄉、台中縣東勢鎮、台北市內湖區及花蓮縣豐濱鄉4個社區;2008年台北市中正區、花蓮縣壽豐鄉及台中縣石岡鄉3社區。
衛生局指出,當初阿里山鄉申請認證時大部分著眼於觀光需求,所以認證內容以民宿安全、步道安全,或倡導部落居民戴安全帽騎機車之成果等等面向,並未對水土保持及環保生態這方面著墨太多,由於這次莫拉克風災使得阿里山鄉嚴重受創,「阿里山國際安全社區推動委員會」12日於莫拉克風災後緊急召開會議,同時決議明年(5年一審)送交WHO複審時,將針對阿里山的生態環保做安全評估,同時,也委由承辦的嘉義基督教醫院為災區居民做災後心理創傷復健。
衛生局表示,預計今年八月底送件給WHO爭取98年國際安全社區認證通的新港鄉是典型的農業鄉,為確保農民耕種安全,針對農機具安全、無毒捕蟲燈、安心蔬菜等全力推動外,並以社區高危險群及高危險環境為營造重點,辦理如老人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居家及用藥安全、開辦外籍配偶考照、社區危險水域改善、幼童校園安全等。
根據新港社區傷害登錄資料顯示,以校園跌倒墜落事故為例,在積極宣導及校園環境裝設防撞貼條、防撞玻璃及增設遊戲軟墊等措施後,事故發生數在96年計有13人次,97年22人次,而98年至6月底僅有1人次,明顯呈現安全促進工作推動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