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熊妙玲說明減少導尿管留置有助於降低泌尿道感染。
【記者劉彩雲/台南報導】侵入性醫療措施是急重症加護單位維護病患生命安全的重要設備。奇美醫學中心5C加護病房副護理長熊妙玲指出,該院去年1月至7月平均導尿管使用率為67.59%、導尿管引起之泌尿道感染率為6.86‰;經修改留置導尿管之照護流程及制定預防留置導尿管泌尿道感染照護規範,今年數字顯示下降至62.38%,泌尿道感染率更從6.86‰下降至2.8‰,執行成效顯著。
熊妙玲表示,所有侵入性醫療措施一旦置入,研究指出,導管留置時間是預測感染危險重要因子之一,而導管放置時間越長感染機率越大,因此在臨床照護上「不再使用之導管,應盡快拔除」。
熊妙玲指出,留置導尿管的使用是重症加護病患常見置入管路之一,國內外研究報告指出,泌尿道感染佔院內感染30%至40%,有可能會延長住院天數,增加死亡率,所以「適當時機使用導尿管、早期拔除導尿管」才能真正幫助病患解決暫時排尿困難,並且預防泌尿道感染之發生。
奇美醫學中心內科加護病房照護團隊統計,2010年1~7月平均導尿管使用率為67.59%、導尿管引起之泌尿道感染率為6.86‰,因而組成改善團隊,由單位護理長邀請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感染管制師,帶領單位護理師運用文獻查證概念,依2010年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指引,修改留置導尿管之照護流程、制定預防留置導尿管泌尿道感染照護規範。
熊妙玲說,每日評估留置導尿管適應症,無適應症時應儘早拔除導尿管,以及落實「三不三要」照護原則,三不照護原則包括:1.入加護病房不必要常規置入尿管;2.不要定期七天更換尿管;3.拔除尿管前不要尿管訓練。三要照護原則即:1.分泌物多或尿管染污時、要執行會陰沖洗;2.要維持尿管與尿袋間密閉式系統;3.要避免膀胱灌洗,改用個人化會陰沖洗小瓶、男女病患床上解尿替代用物、預防失禁性皮膚炎之照護方法。
經由改善方案推行,2011年1~5月內科加護病房在平均導尿管使用率已由67.59%下降至62.38%,另外因導尿管引起泌尿道感染率更從6.86‰下降至2.8‰,執行成效顯著,繼而推廣至其他加護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