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彩雲/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環保局自製的有機堆肥再創佳績,繼98年成功培育有機洋香瓜後,今(100)年用做後壁區崑濱伯稻田的肥料,種出高品質的台南14號米(糙米品種),取名「台南環保好米」。環保局昨天舉辦品嚐會,品嚐者對環保好米的香味及黏性,讚不絕口。
台南市政府環保局今年推動「台南廚餘堆肥提升後壁區水稻品質計畫」,8月間用城西廚餘堆肥為崑濱伯的稻田施肥。8釐稻田施肥2次共使用420公斤,期間僅加入1次魚粉、豆粉等有機肥,經過100天照料,於11月17日收割,共收成220公斤。
環保局設計精美紙袋,以每包1公斤分裝,11月25日將這批環保好米真空包裝,經分析顯示糙米品質優良,保有糙米的甜度、彈性及口感,正式命名為「台南環保好米」。
環保局推估,8釐水稻田共生產220公斤稻米,1包1公斤可賣160元,較一般市售米1公斤100元,多出60元利潤的藍色經濟效益。廚餘回收作為堆肥,不僅增加農民收益,同時達到減碳目的。420公斤堆肥使用882公斤廚餘製成 ,每公斤廚餘可減碳2.06公斤,合計達到減碳1,817公斤的環保效益。
環保局長張皇珍表示,一般民間堆肥速度快,成分較不穩定。環保局城西堆肥製作歷經3年採樣分析改善,才完全達到農糧署的雜項堆肥規範要求。堆肥製作過程,經過35~45天6個發酵槽反覆翻攪發酵,達到完全腐熟,再曝曬乾後使用,所以成分穩定,已達到市售有機培養土的水準,未來將提升崑濱伯稻田水稻品質經驗推廣到整個後壁區,以達到永續經營目標。